“磁力”增强、审核趋严北交所扩容重质胜于重量
北京证券交易所“深改19条”落地实施以来,市场生态向好、投资者预期改善,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,也吸引了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前来融资。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,今年一季度,有超过20家在沪深交易所IPO的公司“转战”北交所,已超去年全年转道北交所的公司数量的一半以上。截至一季度末,北交所在审企业数量达到114家,较去年同期增长超六成。
目前在审企业中,2家为已受理,35家为已问询,1家上市委审议,8家提交注册,68家因财务报告到期需补充审计事项而处于中止状态。
从新受理企业数量来看,今年一季度,北交所仅受理两家企业,去年同期北交所共新受理6家。两家获受理企业中,一家由创业板转道而来,一家为新受理。同时,北交所也是今年以来三大交易所中唯一有新增受理企业的交易所。
从募资及上市表现来看,今年一季度,北交所共有8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,同比减少14家。数据显示,8家新股募资额总计为15.38亿元,平均募资额为1.92亿元,同比上涨23.87%。截至一季度末,北交所8家新股中,7家收盘价均高于发行价,上市企业质量明显提升。
今年一季度,申请北交所上市排队企业也迎来了撤回高峰。截至一季度末,已有23家申请北交所上市企业终止审核,其中22家为主动撤回,达去年全年撤回企业数量的一半。
从撤回公司所处行业来看,四成公司集中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(4家)两大行业。从审核状态变更来看,19家企业均历经2轮(或以上)的审核问询。
上述19家企业最后一轮审核问询中,有11家被问到与经营业绩相关问题,监管关注重点聚焦业绩大幅增长的真实性/可持续性、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以及公司经营稳定性、期后业绩恢复情况等。此外,问询问题还多聚焦申报公司收入真实性/收入确认、业绩/交易真实性、公司创新性特征等问题。
对于撤回材料的原因,大部分企业公告表示,基于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考虑及资本市场外部环境等因素而考虑撤回。个别企业则直接说明撤回材料与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相关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以来有华曦达、思迅软件、瑞一科技、南麟电子等多家2022年或2021年净利润曾超1亿元的企业终止了北交所上市审核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,目前监管对于北交所拟上市企业各类问题的容忍度明显下降。
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对记者表示,高质量发展的北交所要扩容是明确的,北交所对拟上市公司也有更好的包容性。之所以有许多拟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撤回上市申请,反映的是北交所对拟上市公司的质地标准有提高,对公司经营管理规范性有提高。
今年2月,北交所发布《推动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行动方案》,其中明确提到,“优化上市审核和持续监管,持续提升上市审核质效,引导保荐机构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,防止‘带病闯关’”。随着公司上市全流程严格监管的政策风向愈加清晰,多位受访专家普遍认为,北交所后续新股发行将重质胜于重量。
在工银瑞信北证50指数基金基金经理赵栩看来,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,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,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,在准入门槛上较科创板、创业板更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。在制度层面,2022年底北交所推出的“上市直联审核机制”,正进一步推动优质企业更快实现北交所上市,目前新三板创新层1800余家公司有望加速北交所上市进程,为北交所带来更多优质公司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